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既是前面已经学过的用乘法口诀求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后面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在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知识的迁移、比较、推理,让学生自主探索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解决问题方面,本单元继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初步渗透单价、数量、总价间的关系,感受除法的现实模型,深化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有两个,一是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单价、数量、总价间的关系。 教材编排特点: 1.借助基本活动经验帮助学生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本单元的重点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学习新的知识,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借助学生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所获得的丰富的知识经验、动作技能、态度方法等;二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比如,教材在编写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时候,先通过矩形模型引出乘法算式,激活学生用乘法口诀求积的已有知识,然后出示“56÷8=7”的计算思路,唤起学生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已有经验,然后独立尝试计算“56÷7”,初步渗透乘除法间的关系,明白用一句乘法口诀可以算3个算式的道理。在编写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时候,教材继续利用矩形模型引出“27÷9=3”的计算思路,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27÷3”,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基本活动经验。再比如,教材在编写解决问题这一部分内容时,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购物经验,通过购物活动,深化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通过用乘法验算,进一步感受单价、数量、总价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借助矩形模型帮助学生感受乘除法间的关系。 教材在编排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时,两次呈现了乘法的矩形模型: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例题,将彩旗摆成了8行7列的矩形模型;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例题,将气球摆成了3行9列的矩形模型。由于在矩形模型中,传统上称作的乘数与被乘数的地位是完全对称的,因此没有必要区分乘数与被乘数。同时,在这个模型中,行数X列数=总数,总数÷列数=行数,总数十行数=列数,因此,矩形模型有利于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为学生沟通乘除法间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表象支撑,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矩形模型帮助学生理解乘除法间的关系。 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解决的总体目标是“……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教材在完整的呈现了解决问题的过程之后,出示“想一想:如果45元买了5辆玩具小汽车,一辆玩具小汽车多少钱?”的问题,最后通过“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直觉”。此外,教材还借助练习九的第4题和第6题,让学生从现有的信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敏锐的问题“嗅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