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主题:美好的春天
课标单元解析:编排这个单元,我们希望二年级的学生在这多姿多彩的春天的文字里经历和收获什么呢?他们能够在诗文的启发下,打开自己的全部感官,去遇见和发现春天的讯息;他们能够经由诗文描绘的情景和抒写的故事,运用朗读、想象等方式去感受和体验春天的奇妙和美好;他们能够在丰富有关春天词语积累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发现和体验,准确地运用词语来描绘春天的事情和情景。这样的学习目标定位,既是烂漫的,又是科学的。烂漫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体验;科学指的是这样的目标是与学生的兴趣、能力匹配的,是与单元学习内容吻合的。
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围绕“春天”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4篇课文。这4篇课文体裁各异,有古诗,有散文,还有童话故事。课文表现了春天里的美景和人们的活动,尽显春天的美好。本组课文重在引导学生走进春天,发现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奥秘。课文中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散文、古诗,有发人深思的童话故事。尽管文章体裁不同,但从内容上都很贴近学生生活。
单元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并累积过局部描写春天的词语或古诗,有肯定的言语根底,本单元则是在继续发觉美、观赏美、累积美的根底上,尝试模仿和表达美,为下一学段的表达做好铺垫。经过了一年半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对分角色朗读,读准字音,读好人物对话,读好长句子,读好感慨句,注意说话语气等有了肯定程度的练习,因此本单元的正确流利朗读,要重点关注并到达的目标是读好语气和重音。本单元教学时,学生有注意重音的意识,明显可以读重音的字词,学生能尝试读出来即可,要求不要过高。
单元教学目标:
1.识记生字,读会要认的字,掌握识字的规律。
2.在田字格中正确地书写生字,注意左右结构和全包围结构字的间架要求。
3.了解偏旁的意义,区别形近字。
4.读中感悟、以实践促发展。
5.引导学生走进春天,发现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奥秘。
单元评价设计:
嵌入式评价就是环节同步评价(过程评价、子任务评价),如提问、观察、检测等都是过程性评价。达成指标是对目标的评价;课后检测是对学习结果诊断评价。本单元的评价过程中注意:
1.自主学习时是否自觉有效,真正掌握了字词;
2.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能相互合作,发挥团队精神。
3.活动过程规范有序,效果明显;
4.对文章的结构、语言风格等是否理解。
单元课时划分:
1.古诗二首(2课时) 2.找春天(2课时) 3.开满鲜花的小路(2课时) 4.邓小平爷爷植树(2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语文园地一(3课时) 快乐读书吧(1课时)
单元实施思路:
本单元在《找春天》一文中安排了一次“找春天”的语文实践活动。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这是组织学生走向大自然,观察体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时机。教学时要做好安排,把“找春天”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邓小平爷爷植树》课前师生可共同搜集一些相关的音像和图片资料。教学中要创设情境,以读带问,以情促思,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开满鲜花的小路》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比较贴近儿童生活。教师应重点抓住对话进一步开发文本,运用“移情”策略,引导想象,使学生在充分的角色体验中受到情感熏陶。
“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每篇课文后面的习题和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中,均对这一教学重点进行了提示。《古诗二首》“朗读课文”渗透了“注意语气和重音”的要求。《找春天》“读下面的句子,试试怎样读更好”,侧重“注意重音”训练。《开满鲜花的小路》“分角色朗读课文”,《邓小平爷爷植树》“朗读课文”,这些习题都是“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的具体体现。口语交际的“注意说话的语气”,从交际的角度反映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语文园地一中“字词句运用”第二题“根据不同的提问,读读下面的句子”,这是对“注意重音”的小结与运用。
“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这是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本技能之一。其中“注意语气”,学生并不陌生,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教材多次训练过。本单元教学,要巩固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教材中所学,侧重学习根据不同的角色读出不同的语气。“注意重音”是教材对学生的新要求。朗读时“注意重音”比较复杂,本单元教学时,学生有注意重音的意识,明显可以读重音的字词,学生能尝试读出来即可,要求不要过高。